近日,对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我国技能劳动者已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但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的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
据了解,日本高级技工占产业工人的40%,德国则达到50%,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不到30%。在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人才紧缺 职校培养作用突显
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紧缺,对经济社会稳健发展带来压力。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就将达到近3000万人。
为此,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十四五”期末,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提出要求,达到1/3,东部省份达到35%。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被提上议事日程,驶入快车道,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春天”正在到来。不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才培养培训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象进一步加剧,“十四五”时期职业技能培训面临新的挑战。
王晓萍表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举措,人才培养需要更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产业的需求。
如何培养产业和企业亟需的高技能人才?依托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网络学习平台等,被视为是一种较好的模式。在这方面,如今,职业教育已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我国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3月12日,中国东方教育旗下新华互联网科技在山东济南校区发布了新华互联网科技高技能培训基地,旨在因应数智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新时代技术人才培养提出的高要求,打造一个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中国东方教育常务副总裁沙旭表示,新华互联网科技已经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训多年,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但高技能培训基地的发布还是首次。他透露,济南是首个发布,接下来,今年上半年将首批建设8到10个高技能培训基地,计划到2024年年底,在全国建设超过20个高技能培训基地,覆盖合肥、郑州、南京、成都等地。未来,新华互联网科技会把课程、项目、企业资源等接入基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人才紧缺 职校培养作用突显
近几年,“学历+技能证书”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配置,大学毕业生“回炉”职业院校学习技能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去年,一则“安徽考生超本科线78分上高职”的消息引发热议。事实上,中高考分数超过普高线、本科线的考生选择职业教育,在近年早已不是个例。这折射出社会对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此外,技术迭代加快,要求从业者不断学习新技能。多名从业者提到,就职企业鼓励员工在职期间考取更多技能证书,并将其作为升职加薪、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回炉”职校学习技能在一些就业领域成为职场人士的刚需。“现在我工作的这家公司规定,多考一个相关技能证书会涨500元工资,通过努力,我的收入在逐步提升。”一名职场人士说。
近年来,委托职校对本科入职学生进行职前、职后培训的企业不断增加。这些企业表示,以前学生入职后,至少前三个月在企业带薪学习,培养成本由企业自己承担。最近,为缩减用人成本,部分企业不再为毕业生提供带薪实习,而是要求他们学习相关技能后再入职上岗直接工作。
据了解,每年都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到新华互联网科技学习专业技能,职业发展如虎添翼。新华互联网科技高技能培训基地负责人宋家言介绍,基地围绕区域产业链孵化专业,聚焦AIGC、PLC编程工程师、智能物联网技术应用、鸿蒙应用开发、网络安全工程师等方向,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并且提供终身就业保障服务。
“成才是多途径的。我们不应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看作是层级的关系,它们只是不同的教育类型。”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欧阳宏伟表示。
与高技能培训基地发布同时,新华互联网科技与浪潮、百度、中科希望集团等9家知名企业签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便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据悉,新华互联网科技开展产教融合教学多年,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已与超3万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养提速是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的重要体现,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职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地位将逐步上升,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